1)第155章 先收孙坚,再战董卓?_大军师联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55章先收孙坚,再战董卓?

  孙坚真的是来讨董的嘛?

  或许,在普通人眼里是这样的,但在精通三国历史的学者眼里,却未必如此,真实的过程可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。

  永汉元年(公元189年),董卓废帝,袁术出逃;

  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,孙坚杀王叡、张咨;

  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二月,袁术据南阳;

  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,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,兼领豫州刺史;

  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十一月,刘表到荆州;

  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冬,孙坚讨董,梁东之战爆发;

  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二月,孙坚与胡轸战于阳人,史称阳人之战。

  虽然,史书上记载的梁冬之战,没有具体到月份,仅仅只是以“冬”字代替,但农历上的“冬”字,代表的便是十月至十二月。

  换言之,梁东之战不可能早于初平元年的十月。

  这便有些耐人寻味了。

  孙坚自起兵以来,先杀王叡,又灭张咨,与袁术厮混在一起时,不过才二月,而他讨董的第一战梁东之战,居然最早是在十月,甚至可能十一月、十二月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。

  从二月到十月,中间有八个月的空闲,孙坚在忙什么呢?

  他如果当真是为讨董而来,为何不像曹操一样,直接开干,一路往雒阳莽啊!

  更奇怪的是,袁术虽然是后将军,但也不过只有个南阳郡而已,因何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,还要兼领豫州刺史?

  自己兼领豫州刺史,不是更香?

  凭什么要给孙坚?

  这显然不合理。

  按照史学家的推测,如此反常的举动,更像是孙坚与袁术之间的一场交易。

  咱们回头再看孙坚的不合理举动,因何要平白无故诛杀王叡?

  难道孙坚真的容易被人挑唆?

  且不说孙坚已经三十六岁,而且身经百战,阅历丰富。

  如果他真是一个容易被挑唆的人,真不知道会有多少士族死在他手里。

 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。

  那便是孙坚企图从王叡手里夺过荆州,通过讨董风波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力量。

  可惜,孙坚逼死王叡的事情,触动了南阳士族的禁脔,作为一个寒门黑户,如此这般杀到南阳,等同于向南阳士族宣战。

  而南阳作为汉末士族三巨头之一,连四世三公的袁术都未必坐得稳,刘表当上荆州刺史后,更是直接把南阳丢出去当缓冲区,自己则坐镇襄阳享清福。

  南阳士族绝不是那么好驾驭的。

  孙坚靠莽劲儿杀过来,最终却成了孤家寡人。

  南阳太守便宜了袁术;

  荆州刺史便宜了刘表。

  前往讨董,非自己所愿;

  后退回家,却又被刘表断了归路。

  现在的孙坚该怎么办?

  只能与袁术达成合作协议,暂时归附在袁术麾下,给人家当打手。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dxs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